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安徽文化 > 地方戏曲

《太湖城》旦角鞭打时为什么要反向旋转

2014-07-25 16:29:10 来源:  作者:
摘要: 漫谈魂旦——《太湖城》旦角鞭打时为什么要反向旋转  戏谚有“天喜子麻鞭抡得欢,太和城里鬼叫唤”,是说高天喜擅演《太湖城》的孙武子一角,抡麻鞭尤

 漫谈魂旦——《太湖城》旦角鞭打时为什么要反向旋转

  戏谚有“天喜子麻鞭抡得欢,太和城里鬼叫唤”,是说高天喜擅演《太湖城》的孙武子一角,抡麻鞭尤其出色。但是这出戏讲究的是配合,当孙武子的麻鞭右打向殷梨花时,殷梨花左旋以解,这样既显示出了孙武子的威猛,又避免殷梨花受伤害。

  《庄子·徐无鬼》篇中有一个“运斤成风”的故事,讲述的是楚国一个人鼻子尖上长了个痘痘,跟苍蝇翅膀般大小。他的一个匠人朋友看到了,叫他站着。然后抡起自己的斧子,呼呼生风,只听风声落处,痘痘尽除而鼻子没有半点伤痕。而楚人站立原地,面不失色。

  《太湖城》讲述的是庆忌于太湖插旗造反,孙武子挂帅征伐,怎奈庆忌勇猛刚强,孙 屡战屡败,遂遣要离以苦肉之计,断其左臂,刺杀庆忌。庆忌妻殷梨花武艺出众,带兵为夫报仇,孙武子以道术战胜殷梨花。殷梨花怨气难消,众领五百女兵鬼魂前 来索命,骚扰孙武子寝食不安,于是以五雷碗、麻鞭打散众鬼。

  这出戏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后来孙武子的击雷碗与抡麻鞭。这出戏我有幸于数年前看过 甘肃老艺人王振江的演出,王的装扮即不同于其他人。一开始他拿的七尺鞭上粘各色皱纹纸,皱纹纸俱折成扇子形状,如此有五六层。头扎扇形黄表,黄色代表其神 道。扇形在舞动鞭和搜门时,不时展开,十分好看。鞭上的皱纹纸在二人对打和搜门时,舞动的呼呼生风。三唱不如一相,仿佛真的仙人一般,如此阵势,注定了殷 梨花的大败,这个装扮是我之前从没有见过的,后来在去年红梅赛时见到秦安剧团樊小江《黑虎坐台》时有所化用。

  抡麻鞭和击雷碗同是该戏的亮点,今天在论坛看农人上传的窦小强《太湖城》时, 有些人斥责旦角不懂配合。是的,就是再好的主演,也是无法演的。再好的演员,铜器乱敲,他也是无法演出的。所以运斤成风的人固然十分厉害,但是“的”人也 是很有胆量,极讲配合的。为什么这出戏孙武子鞭打殷梨花时,殷要以反方向旋转,以解鞭打?是技巧,还是别有所衷!

  其实,这正是老辈艺人高明之处,当然第一,这是为了防止武旦殷梨花受伤。其次,这是符合人物身份的。如果将这个程式放到其他双方对打中,就要贻笑大方了,就成技巧的卖弄了。抡麻鞭之前有一幕是索魂,所以此时殷梨花的身份是冤鬼。

  联系归魂的出场,比如《游西湖.救裴》的李慧娘,《窦娥冤.托梦》的窦娥,这些 女鬼形象,都是旋转上场。这是对现实的高度写意。在我甘谷民俗中,十字路口,是极容易见鬼的地方,通常走在十字路口时,遇见有旋风吹来,必须避之。如若避 之不及或旋风相追,必唾以解,俗谓之“唾冲气”。

  《老子》一书,被后世道教奉为鼻祖。虽然该书没有明确说明人是如何活的,但是间 接说了。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”万事万物,都是由阴阳两个方面组成的,但是阴阳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极端,是难 以共存的,这中间需要一个润滑剂,而“气”就是人阴阳赖以生存的法门。同理,当这个“气”消失后,事物也就消失了。所以中国人讲究练气,气功横行,中医也 以“气血”为本,虽然血很重要,但是没有气的推动,人是不能生存的,所以当人气虚的时候,就要吃人参、党参、太子参、黄芪等补气之药了。

  对人身体极为不好的就是“冲伤人体内的真气了。”被“冲气”“冲”后,人一般要 生病,外泄人的先天真气,所以路上人见而唾之。干宝《搜神志》说,宋定伯走夜路遇见鬼,问鬼“鬼最怕什么”,鬼答道“没有什么好怕的,只是怕人的唾液。” 所以在晋代以下,在人们观念中形成的就是“鬼”是怕人“唾”的。当人被“冲气”冲后,甘谷人有以解救办法,就是“查冲气”,检查冤鬼,有些鬼可能是饥饿难 耐,并无恶意,在发现后,给他们撒点面,然后驱赶以走,人就会慢慢恢复健康。但是“查冲气”的最后有一个阶段,必有病人“一唾”。因为再善良的恶鬼,软饭 也是愿意吃的。就像现在社会,愿意吃软饭的人也是不少的。

  所以我甘谷人所谓的“冲气”就是“鬼”,画人容易画“鬼”难,所以在甘谷民俗 中,虽然“鬼”是无形的,但是他们“乘旋风而行”是其最常见形象,所以路上见了必然唾之。所以,舞台上,魂旦出场时,都是旋转出场。其实,这点在元杂剧中 还是有所遗漏的。元杂剧演出形式,今已不可确考。但是在“鬼魂”出场时,有几处标明“魂子上做转科”“旦魂子上,旋风科” ,但是这些都是旦角。虽然生角也有魂,但似乎在中国人影响中,鬼都是女的。因为鬼难存于三阳之下,鬼怕天明。男人乃阳气所化,故极少男鬼形象。

  《千金方》以妇人女子乃众阴之所集,所以专设一科,名曰“妇科”,而“鬼魂”乃 是阴物,女鬼就是阴中之阴。似乎女鬼天生就有缺陷,自己力量十分微弱,行走必须借助于风。而晚间因阳气渐消,所以不用乘风,似乎晚间遇鬼的人也故事中也较 多。可见,只要人不惹女鬼,女鬼一般也不会白天缠人。现实中,又何尝不是如是?若绝情一女人,诸般色相,岂又非空相。

  既然鬼魂在现实中要乘旋风以行,那么在戏曲的出场中,则披白旋转以上,则是现实 的高度写意。所以孙武子,抡麻鞭打殷梨花时,殷梨花方向旋转是合情合理,符合人物身份的。至于为什么不是同向,我想没有一个演员傻到要挨几麻鞭吧,否则, 这出戏怕是真要绝迹于舞台了。既然符合人物身份,何不反向以解呢? 可见戏曲,并非俗人眼中的鄙薄不堪,实乃高度写意,凝聚众多智慧的中国之美学。

  那么依据现实,鬼魂在白天投梦及出场时必须旋转以上;在晚上演出时,是否可根据演员各自功力,也可酌情取消呢?当然每次旋转出场,是因为高度的程式。我想像这样的创新,应该是有益的,观众是答应的。

热门推荐
返回顶部